
其實在之前就很想幫他用… ~~如何照顧寶寶的乳牙~~ 牙醫師 周哲民 ◆一些關於寶寶乳牙的事實 ◆口腔習慣
但我一直沒有去找這可愛的紀錄表…
所以
沒想到他長這麼多了!!
有點對不起他!!
所以現在開始補給他囉!!
這是乳牙長出來的時間!!
但不是每個小朋友一定是按這時間來的!!
˙當寶寶出生時,乳牙已經在牙床裡發育完成。同時恆牙齒列也正要開始形成。
˙寶寶的第一副牙齒很重要,因為乳牙:
──可以咀嚼食物,幫助骨骼肌肉的發展
──讓寶寶擁有美麗的笑容及外觀
──幫助寶寶發音說話
──為恆牙齒列維持空間,使之能順利萌出
˙當寶寶的乳牙萌出後,您應該盡力維持它的清潔。
˙氟化物是預防齲齒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為每個地區的飲水中氟化物的含量
不盡相同,所以您應該詢問您的牙醫師,您的寶寶是否需要額外補充氟化物。
˙寶寶的飲食習慣,喜歡的與不喜歡的,都在前兩年形成,這段時間對寶寶影
響最大的就是父母。
◆寶寶的牙齒發育
雖然寶寶第一顆牙齒大概在六個月左右才長出來,但其實整個乳牙齒列早在出生
時就幾乎完全形成。出生同時也意味著寶寶的恆牙齒列也開始要形成。這個過程
會持續到13歲左右。在牙齒發育的過程中,正常的健康及適當的氟化計劃才能保
障牙齒的健康。您的牙醫師會在這方面提供您適當的協助。
※萌牙
有時候剛開始長牙時會伴隨一些症狀,包括有牙齦痛,焦躁不安,因而影響飲食
及睡眠,可能會使消化系統失調,如解軟便等症狀。但並不會造成嚴重的健康問
題。不過如果寶寶感覺不適,一定要帶去給醫生看,不要只是因為長牙就不管。
◆寶寶的飲食
當牙齒萌出後,口腔裡的細菌就會利用飲食中的糖分產生酸。如果攝取甜食過於
頻繁,造成糖分停留於口腔過久,就會比較容易造成齲齒。
§奶瓶哺育
不管哪一種奶粉都含有糖分(乳糖),都會對牙齒造成傷害。所以一定要避免寶寶養
成睡覺或午休時含著奶瓶入睡的習慣。而且奶瓶只能在哺育時使用,不可以當作安
撫用。
§母乳哺育
母親必須要有均衡的飲食。奶瓶性齲齒不是奶瓶哺育的專利,不當的餵哺母乳也
一樣會造成。餵哺母乳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適當的時間表,以及避免餵哺太久。
並且盡量避免於夜裡餵哺。
§固體食物及副食品
再寶寶三到六個月大時,可以開始給予固體食物。因為飲食習慣在前幾年就形成
,所以要慎選食物,避免和有大量糖分的食物。蔬菜和水果已經含有寶寶所需要
的天然糖分。嬰兒食品的標示也會註明成分,盡量選擇不含糖的。
附食品也應選擇不含堂及不黏牙的,如葡萄乾就會黏牙。蔬菜水果、起司及不加
糖的果汁,都是沒有偏食習慣的寶寶很容易接受的食物。
§吸手指頭
吸吮是嬰兒天性的欲求。在寶寶一歲以前,不需要禁止它,因為寶寶可以從中得
到某種程度的滿足。但是如果這種習慣延續到四、五歲,您最好還是請牙醫師想
辦法幫助他戒掉。
§安撫奶嘴
並不是每個嬰兒都需要安撫奶嘴。到底吸吮手指頭好還是安撫奶嘴好,一直以來
就爭論不休,這完全可以由家長自行決定。但是如果您的寶寶需要安撫奶嘴,最
好先請教您的醫師或牙醫師,應該選擇哪一種,並避免在奶嘴上塗抹蜂蜜等吸引
他。
§清潔牙齒
牙齒長出後,口腔裡的細菌就會利用糖分產生酸腐蝕牙齒。除了避免甜食以外,
越早為寶寶清潔牙齒越好。開始時可以用紗布輕輕為寶寶清潔,當他慢慢習慣每
天清潔牙齒時,這時候就可以開始用小牙刷替他刷,並且不要忽略用牙線。
§牙齒受傷
跌倒、撞到,是每個小孩成長都會發生的事。牙齒的受傷最常發生在12到18個月
大的時候,這時寶寶正在學習走路。任何跌倒造成的流血沒有很快止住,或是造
成牙齒的斷裂、撞入都應該馬上找牙醫師檢查,因為這種情況需要密切的追蹤觀
察。
§寶寶的口腔保健
以目前的醫學與技術,預防寶寶的齲齒並不會很困難。然而,一個正確的預防措
施應該從嬰兒時期就開始,並能一直持續才有效。您應該在寶寶滿週歲後就定期
帶他給牙醫師檢查,開始寶寶的口腔保健計劃。
『BABY長牙大事記』
乳牙的萌出,除了有助於BB由奶類主食轉換成副食品後的咀嚼功能之外,
也提醒家長們從此要更注重BB的口腔清潔了!
乳牙從BB出生後6~8個月左右萌出,
到全數轉換成恆牙為止,至少要陪伴孩子11~12年左右的時間。
若在這段期間內未做好口腔清潔保健工作,造成蛀牙等齒科疾病,
不但會影響發育階段的咀嚼、發音功能、顏面美觀,還會影響到日後恆牙的生長!
寶寶長牙前後二三事
牙齒是人類身體構造中最堅硬的部份,並肩負有咀嚼、發音補助及協調臉型等重責大任。
由於乳牙至少要陪伴孩子11、12年左右的時間,
而捍衛寶寶牙齒健康的第一線關鍵人物就是家長,
因此對於乳牙的清潔保健工作,絕不能抱持掉以輕心的態度。
寶寶何時開始長牙?
媽咪在懷孕6週左右,胎兒的乳牙就已經開始在發育了。
首先由口腔內的上皮細胞分化而成牙胚,
經過一連串複雜的變化,再依其存在的位置形成具備不同功能的牙齒。
當牙胚形成到某一階段後,由於鈣與磷等礦物質的沉積,牙齒因鈣化而逐漸變硬;
當牙冠鈣化完成之後接著形成牙根,
當牙根完成約3/4時,開始朝口腔移動,即我們所看到萌出的乳牙。
一般而言,約在6~8月大左右開始長出乳牙,其生長順序為:
1. 下顎2顆正中門齒(6-10個月大)
2. 上顎4顆門齒(8-12個月大)
3. 下顎2顆側門齒(9~13個月大)
4. 4顆前臼齒(12~18個月大)
5. 4顆犬齒(16~23個月大)
6. 4顆後臼齒(23~33個月大)。
但有時生長順序會因人而異,長牙的時間也有快慢之分,家長不須因寶寶較慢長牙而過度操心。
乳牙的功能
1.利於咀嚼
寶寶在成長發育的過程中,需要大量而優質的營養,攝取方式幾乎都靠口腔。
而負責咀嚼以利身體消化吸收的乳牙,
若因蛀牙或其他病等因素,造成喪失部份或全部的咀嚼功能,
必會使得營養吸收功能受阻,影響生長發育,並造成日後的營養失調或體弱多病。
2.輔助發音
有些寶寶因為缺牙(尤其是上顎門齒),講話「漏風」(即口齒不清、語焉不詳的情形),
不但無法清楚表達個人意念,還可能遭到其他小朋友的嘲笑,對幼小心靈造成嚴重打擊。
3.促進顎骨正常發育
乳牙發育對幼兒的生理心理發育都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若有蛀牙等病變,應即早治療。
因為單側的牙齒病變,會讓寶寶為避開疼痛而只以單側咀嚼,
時間一久,便有可能造成顏面的不平衡,
家長看了心疼,寶寶也可能因為自卑而不敢交朋友。
4.協調顏面美觀
自尊心較高的寶寶,可能自卑於一口爛牙,不敢開口說話、不敢盡情開懷大笑;
而顏面靠近嘴巴的地方,也可能因缺牙所造成的塌陷,影響顏面美觀。
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寶寶的社交畏懼,直接影響人際關係。
5.恆牙生長前的「空間維持」功能
每顆乳牙下方,都有一顆正在發育的恆牙,
在乳牙脫落之後,恆牙便能萌出,取代原來的乳牙,
因此可以說乳牙是恆牙萌出前的空間維持器。
乳牙若因蛀牙等病變,而提前掉落或須先予拔除,
這個預先空出的空間,則有可能讓鄰近空間的恆牙傾斜生長過來,
反而侵占了該處恆牙可生長的正常空間,
產生日後的恆牙無法萌發、牙齒擁擠或是齒列不正等問題,還須花上大筆金錢與時間作矯正,付出代價不小。
不長牙,怎麼辦?
通常寶寶會在6~8個月大左右開始長牙(即乳牙),
但這只是平均質,
有些寶寶會比較快,有些則會比較慢(1歲左右),
目前醫學文獻記載,最遲的長牙年齡為1歲半,
若超出此年齡還未長牙,就要找牙科醫生檢查是否為異常或先天性缺牙。
此外,牙醫師也建議媽咪在作完月子之後,最好就先帶寶寶上兒童牙科作一次初步的口腔檢查,
看看有無先天異常或其他口腔疾病,
媽咪也可趁機向牙醫師詢問請教寶寶的口腔清潔方式及注意事項。
預防奶瓶性齲齒
台灣小朋友的蛀牙比例相當高,
除了飲食習慣不當(如長輩喜歡賞糖果給幼兒吃、或是讓寶寶含著奶瓶睡覺)之外,
清潔、保健觀念不足或是不是正確,更是主要原因。
以剛長牙、還需要喝ㄋㄟㄋㄟ的寶寶來說,
若是未做好口腔清潔工作,就容易患上「奶瓶性齲齒」。
基本上孩子要到約6~8歲左右才能靈活的運用手部動作將牙齒刷乾淨,
所以讓孩子自己練習刷牙最主要的目的在於培養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及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但孩子畢竟能力還有限,
想要孩子有一口漂亮健康的牙齒,家長便要辛苦一些,
記得在孩子刷完之後再幫他徹底的刷一遍或至少檢查一遍,
孩子刷不乾淨沒關係,因為重點在於讓孩子養成進食後應該清潔口腔的好習慣。
採訪撰文/陳華櫻
採訪諮詢/台北長庚醫院兒童牙科主任林孝禺
以上圖文來自:蘋果媽的網站更多
上面這有換牙的時間!!
母親開始懷孕的第六週,乳牙的牙胚即出現於胎兒的口腔中,四個月左右開始鈣化,然後一直到孩
當孩子二至三歲時,全部二十顆乳牙均出現於口腔中。到了六歲後,恆牙開始長出,而乳牙漸漸脫
待孩子十二歲至十四歲時,即可有廿八顆恆牙,最後在十七、八歲以後上下顎的大臼齒長出,即我
所以小朋友的20顆乳牙換到好,大約要花個五、六年左右才會全部換完。
http://ccy823.myweb.hinet.net/child.htm…這裡有關幼兒口腔照護的資料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O4SK7waWBRTYIQeAy6KfEO1K/article?mid=1444
http://www.wretch.cc/blog/rose1102/14443462